双线同辉映初心 ——记大统矿业“金牌矿级领导”徐得方


发布时间:

2025-08-06

 

从国企矿井的掘进先锋到民企矿山的管理骨干,42岁的徐得方用二十年深耕煤矿行业的坚守,在“党员”与“先锋”的角色里不断书写着奋斗者的答卷。 

2003年踏入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时,他还是古城煤矿掘进工区里一名普通工人,凭着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奉献”的韧劲,三年跻身班长行列,此后一路成长为掘进一工区副区长、掘进二工区党支部书记、掘进二工区区长。在转战省内外多个矿井的岁月里,他不仅屡屡斩获“优秀区队长”“优秀党支部书记”等荣誉,更创下煤巷单月掘进452米的临矿纪录——这份成绩单,是他扎根一线、敢打硬仗的最好注脚。 

一次“逆向选择”:从国企到民企的初心所向

在不少人眼中,从国企到民企是“向下走”,徐得方却用行动打破了这种偏见。20232月,他正式告别奋斗二十年的国企,加入天安集团,成为大统矿业生产矿长助理。这个决定背后,藏着一份对企业精神的深度认同。

“妻子李琳琳是天安的老职工,结婚近二十年,她的‘耳边风’早让我把天安的故事刻进了心里。”徐得方笑着说。那些年,妻子口中的天安发展史、严细实的管理作风、团结奋进的团队氛围,让他在对比中逐渐明白:“这里才有我理想中企业的样子。”当李琳琳担忧地问“放弃国企不后悔?”时,他笃定回应:“选对了方向,就不怕路远,我不后悔。”

如今两年过去,徐得方愈发庆幸这个选择。“天安的安全管理实打实,企业风气清清爽爽,干部员工拧成一股绳,这种劲儿在别处少见。”他说,“既然来了,就要把‘选择’做扎实——这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企业负责。” 

双重角色担当:既是“参谋”也是“先锋” 

“生产矿长想不到的要想到,区队有难题要顶上。”这是徐得方对“生产矿长助理”的定位。作为从国企走来的管理者,他带着“传经送宝”的自觉,把先进经验变成了推动天安发展的“金钥匙”。

在华安煤矿,几十吨重的综掘机过风桥时总面临压塌风险,他连夜琢磨出“两侧打锚索、悬挂钢轨”的方案,让设备受力点脱离地面,难题迎刃而解;在杨庄煤矿,看到探水钻机还是“老古董”,效率低、费人力,他力主购置新型钻车,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数量,还让功效翻了几番。“不止这些,智能化矿井建设是大方向,下一步还要带团队去国企取经,把好技术、新工艺全学回来。”他眼里闪着光,仿佛已看到智慧矿山的图景。 

两个党员一个家:把“支部”建在生活里

2010年入党的徐得方,身上总有股“党员先上”的拼劲。井下设备出故障,无论凌晨还是深夜,他总是第一个下井跟班,修好后听说有新问题,转身又扎进矿井;优化掘进工艺时,他蹲在现场手把手教工人操作,只为让大家少受累、多产出。“党员不就是干难事、啃硬骨头的吗?”他说得实在。 

妻子李琳琳也是党员,从星村煤矿到杨庄煤矿,她在生活科长岗位上一干多年,忙起来常常深夜十点才回家,节假日更是“奢侈品”。夫妻俩聚少离多,原先徐得方长期在外工作,一两个月难回一次家,8岁的小儿子总问“爸爸什么时候陪我玩?”,孩子的功课全靠公婆照料。“亏欠肯定有,但干工作就得有这股痴劲。”李琳琳的话里有愧疚,更有担当。 

“我们俩就是个‘迷你党支部’。”徐得方笑言,他们在家里的话题总离不开工作:他聊井下的生产难题,她讲职工的生活需求;他说党员要带头创新,她说服务要暖到人心。这种“公私交融”的默契,成了他们并肩奋斗的动力。 

管理心经与天安情:在天安热土上扎根生长

 

“带队伍就像带兵,得有规矩、有狼性、有公平。”聊起管理心得,徐得方条理分明:制度要科学公正,执行就得“钉是钉、卯是卯”;考核要严,但更要会用人,“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”;区队长得做“头狼”,要求员工做到的,自己先扛下来;分配更要一碗水端平,“多干多拿、少干少得,谁也别想搞特殊”。这套在国企打磨多年的“方法论”,让他在国企区队管理中一枝独秀。现在结合天安优秀管理,成效更为显著——两年来,徐得方在适应天安的同时,也把国企的先进管理理念潜移默化的移植到天安,无论是操作工艺、设备升级、经营思维还是智慧管理。徐得方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、朴实厚重的精神底色、团结协助的工作风格赢得矿领导班子及广大干部员工的高度认可,获得第二季度“金牌矿级领导”,实至名归。 

如今的徐得方,早已把天安当成了“第二个家”。“这里没有官僚气,领导像家长,同事像家人,干起活来浑身都是劲。”他说,“天安是座宝库,值得一辈子去钻研、去奉献。我和琳琳能在这里‘比翼双飞’,是幸运,更是责任。”

从掘进一线的工人到管理岗位的骨干,从国企到民企,徐得方的故事里,有个人奋斗的坚韧,更有对企业精神的认同。正如他所说:“人这辈子,能找到一个值得付出的地方,能和一群靠谱的人一起拼搏、奋斗,就是最大的幸福。”而这份幸福,正在天安的热土上,随着他坚定的脚步久久绵长。

关键词: